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副司長李習臻介紹,從調查結果來看,消費者對食品關注度高。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優質進口商品的消費意愿不斷增強。需求列前五位的商品分別是化妝品、鐘表眼鏡、母嬰用品、乘用車和珠寶首飾。超過90%的消費者認為安全是購買進口食品和母嬰用品的主要關注點,超過70%的消費者認為品質是購買進口文教體育休閑用品、化妝品、家居和家裝用品的主要考慮因素。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這體現了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安全是營養的底線,因此成品安全和原材料的安全、可溯源是消費者關心的因素。在此基礎上,消費者對于品質、質量的敏感度明顯提升。
消費者看重安全和品質,而企業更看重品牌。李習臻介紹,企業增加進口意愿較強的,集中在酒類、保健品、母嬰用品、化妝品、鐘表眼鏡和乘用車類商品。流通企業關心的還是品牌。從調查結果看,39.2%的企業認為品牌是進口商品的決定性因素,其他受關注的因素有安全、價格、設計和原料。
一指遙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運營經理馬媛媛向記者介紹了他們采購商品時的原則,“決定采購的商品是在國內比較受顧客歡迎,或者是國外比較暢銷、國內沒有補給的商品。此外還會考慮這些商品的價格是否適合國內消費的水平。”
中國社科院服務經濟與餐飲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趙京橋指出,相對來說,國產商品距離國際品牌還有一定距離。未來,國產品牌也要在打造自身品牌上下功夫。對于廠商來說,優質的品牌意味著更多的消費群體。國內品牌也需要提高自己的品質,專注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