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白集團董事長陳凱旋接受專訪
感恩改革開放的發展之路
日化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20世紀90年代,一些外資日化巨頭如寶潔、聯合利華通過收購、價格戰等競爭手段,讓國內日化行業經歷了劇烈的整合,民營企業在夾縫中艱難生存。
日化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20世紀90年代,一些外資日化巨頭如寶潔、聯合利華通過收購、價格戰等競爭手段,讓國內日化行業經歷了劇烈的整合,民營企業在夾縫中艱難生存。
“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陳凱旋今年60歲,對1994年立白集團創立之初面臨的日化行業的嚴峻態勢,他記憶猶新。“中國日化行業要有自己的品牌!”他決心在廣州創立公司。
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品牌宣傳十分重要。1997年,立白提出的“不傷手的洗衣粉”概念受到廣泛關注,通過改變經銷商坐等批發風格,轉為行商,款到發貨保障現金流,加強技術創新等舉措,該企業實現洗衣粉廣東省銷量第一,只用三年,實現洗衣粉、洗滌劑全國銷量第一。
品牌、銷售模式、渠道、技術、產品質量,哪個是立白集團形成市場競爭力的關鍵一招?陳凱旋的答案是“產品質量”。只有面向消費者需求,嚴把產品質量關,讓消費者感受到實惠,才能不斷拓展市場銷量。
品牌、銷售模式、渠道、技術、產品質量,哪個是立白集團形成市場競爭力的關鍵一招?陳凱旋的答案是“產品質量”。只有面向消費者需求,嚴把產品質量關,讓消費者感受到實惠,才能不斷拓展市場銷量。
但他說,歸根結底,企業能迅猛發展,還是抓住了改革開放給他帶來的好機遇,感謝廣州良好的營商環境。
“廣州宜商、宜業、宜家,四季花城優美的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陳凱旋豎起了大拇指。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立白集團發展到現在,離不開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了我們民營企業家創業和成長的機會,讓我們做成了許多在計劃經濟之下不敢想象的事,改革開放也給了我們一個感恩和回報的機會。”
近年來,立白集團年均納稅額超過十五億元。該企業通過定期開展志愿服務、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嚴格控制生產過程中廢水廢氣排放等舉措,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并投身公益事業,已經累計為公益事業捐贈超2億元。
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陳凱旋說,立白集團積極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科技創新謀求產品提質增效。
“不傷手的洗衣粉”“不含磷的洗衣粉”“遇水不發燙的洗衣粉”……陳凱旋介紹說,為了提升產品質量,在小小的洗衣粉新品中,有著大量科研攻關團隊的汗水,洗衣粉中有不少“黑科技”。
“不傷手的洗衣粉”“不含磷的洗衣粉”“遇水不發燙的洗衣粉”……陳凱旋介紹說,為了提升產品質量,在小小的洗衣粉新品中,有著大量科研攻關團隊的汗水,洗衣粉中有不少“黑科技”。
“研發出新品后,我們常常加量不加價,讓利消費者,近年來,我們每年在科技研發領域投入上億元。目前,立白集團發明專利數量居國內同行之首,擁有500多項專利。”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是他始終不忘的初心。“堅持做綠色產品,依托立白綠色生活研究院,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實現綠色原料、綠色配方、綠色技術、綠色制造、綠色產品,從而引領洗滌行業的綠色革命。”
為回報社會,陳凱旋說,愿意將后半生奉獻給環保事業,服務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面向全球的國際化品牌之路
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是立白集團新時代的新追求,他矢志將立白集團打造成“百年民族品牌企業”。
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如今,立白集團正在加緊國際拓展戰略,積極“走出去”,讓“中國品牌”揚名世界。
“我們已與泰國正大集團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攜手開拓泰國日化市場。近年來,我們每年海外業務增長率均達到50%以上。”陳凱旋說。
從在國內市場夾縫中生存,在國內市場中站穩、競爭優勝,再到邁向高端化、國際化,廣州本土民營企業立白集團的實力與信心,正是改革開放中許多民營企業家不畏艱難、把握機遇、銳意進取的企業家精神的寫照 。